市場變化、國家推行的各種政等因素影響,會加速淘汰低附加值的產品,珠寶首飾也一樣。因此珠寶企業轉戰市場和提升設計并進,詳情如下:
2009是珠寶業比較艱難的一年,尤其是對珠寶商出口商而言。單是圣誕節訂單,珠寶業訂單跌幅高達30%。但反觀國內市場,情況卻恰恰相反。據悉,鉆石、鉑金、黃金等首飾消費量已躍居世界前列;同時,中國還是世界最大的翡翠消費市場。因此,不少珠寶生產企業及時調整策略拓展內銷市場應對危機。“轉戰市場同時,需要設計不同市場的珠寶來適應市場。”珠寶行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應對危機轉戰市場分散風險
香港珠寶制造業廠商會前會長吳宏斌坦言,在金融海嘯影響下,美國買家采購意欲大減,今年圣誕節訂單急跌。買家不但向廠家壓價5%至10%,部分付款期更延長至90天,令不少廠家意興闌珊。有廠家寧愿少接訂單,亦不想“白做”。
在以美國為首的歐美市場萎縮的情況下,不少珠寶商想方設法減低其對自身的影響。吳宏斌表示,早在兩三年前,他位于番禺的珠寶公司寶星已開始打破以美國為主的格局,轉戰其他以外的市場。“其實,中東、東南亞的市場,對珠寶首飾的需求量愈來愈大。寶星由此做了調整:接國外定單的時候,沒有集中在一個市場,而是分散風險,多開拓其他市場,轉戰中東、東歐等市場。這正好補充了今年美國方面萎縮的部分份額。”
將品牌首飾打進國內珠寶店
對此,香港珠寶制造業廠商會主席沈運龍也表示,多年前他已想到了進軍龐大的中國珠寶內銷市場。
經過一段探路后,如今他創辦的公司古珀行成功將旗下一品牌珠寶打進國內120間珠寶店,遍及全國多個主要大城市,包括有北京、上海、西安、杭州、深圳、太原等。“這樣變相讓我們不用開設商鋪,都可以讓它遍及全國多個地區。這比自己投資大量成本及需要冒打虧本的風險好得多。而且初見成效,單是冠玲瓏品牌鉆飾,2007年至今出貨量已達萬多件,涉及銷售總額超過5000萬港幣。”沈運龍直言,這樣做更多是把國內的珠寶店當作一個平臺,說服他們賣古珀行的產品,為他們帶來更多盈利。在沈運龍策略中,進入國內市場不僅就是將品牌打進珠寶店,他還同時進行著幾項措施。“我們買了一個國內的珠寶網站,一個珠寶發展品牌公司,一個位于深圳水貝的商場。”他說。
創作研發上做到勝人一籌
不僅是轉戰市場,不少出口珠寶企業更在設計方面,做了相應調整。他們調查發現,東歐人喜歡石流石,俄羅斯人喜歡紅金、紅白等。針對此,企業的創作研發部門應設計出不同款式的樣板,以供不同地區的客戶選擇。
市場變化、國家推行的各種政等因素影響,會加速淘汰低附加值的產品,珠寶首飾也一樣。“我們不能以太低的價格去競爭,以‘本’傷人。如今,大家都在同等條件下競爭,要想突圍,企業要做的是,在設計研發上做到勝人一籌。”吳宏斌認為,設計是一件首飾的靈魂。珠寶企業的產品要以設計獨特、多元化和質量優異取勝。
據了解,一件珠寶首飾,如果設計合適或消費者喜歡的話,即使價錢貴10%~20%,客戶都會考慮購買。“可見設計之重要。所以,我們很注重設計、改善品質、建立品牌。”沈運龍介紹。
“珠寶企業應該著力創建更多品牌,將品牌、品牌個性和產品提供給不同的商鋪,滿足他們和不同的消費者的需要。這才是企業發展長久之道。”沈運龍最后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