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一向給人很高雅精致的感覺,珠寶打做其實都有專門的設計師,先設計好草圖,當然設計的都是創新的獨一無二的觀念款式。在平庸的設計中給人最顯眼高雅的感覺。以下是詳細的首飾制作技藝,僅供參考。
金銀首行飾鑲嵌技藝名目繁多,行業里將焊、銼、敲、鏨、劇作為制作的五大基本功。作為一個制作工人,掌握這些基本功尤為重要。但要應付形形色色、錯縱復雜的款式,使其成為一件精湛的工藝品,卻要靠平時的經驗累結。除此之外,還必須具備—定的審美能力、統籌能力,以及認真細致、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
先要對首飾鑲嵌制作工藝進行分門別類的介紹,以促進行業技藝水平提高。
戒指類
一枚嵌寶戒指,一般由齒(爪)、齒口(石托、寶托、石碗)、戒腳(戒圈)三個基礎部分組成。其造型變化無窮,單寶石托子,就有幾十種。國外制作金銀飾品,一般都采用澆鑄工藝,但是它最終離不開最初的一枚澆鑄實樣(即樣板)。以下首先介紹齒鑲首飾中“V”型齒的制作方法。
“V”型齒的制作方法
制作一件飾品的方法很多,一般制作者在動手之前,總要先理解一番圖紙,從總體上構思制作過程,選擇合適的材料,確定一個最合理的制作方案,然后才動手制作。
所謂“V”型齒就是以齒代替齒口,用北方的制作術語來講,就是省略室托,用寶爪與寶爪的一端相互拼接在一個底座上,直接嵌住寶石,其造型如同一個“V”字形。“V”型齒常被用來鑲制單粒金剛鉆。
“—般我們做嵌寶的戒指,總要根據寶石形狀大小先做齒口、齒、然后上戒腳(見圖一)。而“V”型齒卻省略了齒口這一步,直接根據寶石形狀,算準角度,用齒與齒的拼接來抓住寶石(見圖二)。“V”型齒的款式也很多,齒的型狀有方形、園形、三角形等;根據款式需要,又有三齒、四齒、六齒、其至更多(見圖三)。但是不管它怎樣變化,總離不開“V”型的基本造型。
制作“V”型齒,首先要掌握齒與齒之間的角度。一般0.5以上的金剛鉆,它的齒的角度通常在55°至70°左右。角度越大,鉆的定位越底;角度越小,鉆的定位越高。
下面我們分幾個步驟來敘述四齒“V”型齒的制作方法:
1. 按照金剛鉆的大小來確定“V”型齒絲的粗細。一般0.5克拉的鉆用1.30mm粗細的金絲,但如造型需要,絲可更粗或更細。
2. 在一張紙上畫一根縱軸線,根據金剛鉆的直徑和絲的粗細,在軸線上畫一個需要的角度。
3. 根據紙上所畫的角度,照樣畫在材料上。
4. 用鋸弓把畫在材料上的“V”型內側部分鋸掉,成為一個三角切口。
5. 將兩個斜面用銼刀修平。
6. 用鉗子彎成“V”字型。
7. 把彎成的“V”型齒用焊劑焊牢,焊劑不易過多,以填平縫口為最佳。
8. 同樣再做一個“V”字型齒。
9. 用小圓銼刀分別在“V”字型尖底的上部,和下部銼一個凹部。
10. 把銼好的兩個不同凹型“V”字型齒,插成十字型用焊劑焊牢。
11. 把焊好的底座用銼刀修尖。
12. 待整個戒指完成后,在低于“V”型齒口的上方0.2mm處用小三銼刀或銑刀分別割四個小三角,總直徑應與鉆石直徑相等,最后將鉆嵌進。
掌握了四齒“V”型的制作工藝后,對其他造型的“V”型齒的制作,就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