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首飾原創設計的現狀

  下面是一篇關于中國珠寶首飾原創設計的現狀,由珠寶人才網為大家提供,僅供參考。

  編者按隨著珠寶行業的不斷發展,珠寶設計師的成長環境、藝術流派以及對行業本身的認識都成為業內關注的熱點。從本期開始,本版開設新欄目《設計師論壇》,在這里,設計師們可以就當前設計理念的融合,以及一些觀點的碰撞,來敞開彼此的心扉,暢所欲言,尋找屬于自己的內心感動,在使自己的作品達到一個新高度的同時,也為首飾設計界貢獻思維的氧氣。我們希望,這個欄目能夠成為設計師暢所欲言和業務交流的一個大平臺。

  為什么“提沉淪或涅槃”這樣的命題。

  一是基于嚴峻的現實,只要用心調查一下,您就會發現中國珠寶企業是極其缺乏原創設計的,已不能應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態勢,企業僅靠廉價勞動力和無品牌的勞動力密集型產品的加工很難做大做強;二是一份責任感,自己的原創設計未能實現,也忽視了對原創設計的開發、創造型人才的培養,更無法培養創造設計未來的人才。這是中國珠寶企業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迫切需要一種新觀念、新思路。眾所周知,一件事物的開端狀況往往預示著事物最后的成功與否!毋庸置疑的是:中國珠寶原創設計的最終抉擇精確定位,本身就是一個企業成長的起點。

  中國珠寶首飾設計產業,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這個話題,在近幾年來越來越被關注,并凸顯出其重要性。美國人薩拉在《離開中國制造的一年》中發出這樣的疑問:“如果沒有中國產品,美國人還能否活下去?” 可見,中國制造已經慢慢地滲入到世界各地的生活文化中,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力。

  如今,中國是世界第一大制造國,中國已成為世界工廠。“Made in China”的產品類別主要表現為技術含量不高、無品牌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短短幾年時間,中國的大城市就進入了消費社會。珠寶企業生產很快過剩,各大廠商、零售商的全部營銷手段都在刺激消費;大眾傳媒也在制造著消費繁榮的幻象。

  我們一直沉迷于制造,卻忽視原創設計的創作

  為了脫貧致富,勤勞的中國人及中國企業不得不大量地輸出廉價勞動制作的商品,珠寶產業作為奢侈品產業亦然,這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而時代慢慢發展到今天,當世界各大奢侈品牌紛紛涌入中國,人們在津津樂道于夏奈爾、蒂凡尼、卡地亞,并爭相購買、互相攀比的同時,卻恍然發現——中國沒有能與之相抗衡的世界品牌。到如此境地之際才會有“沉淪或涅槃”的思考。

  說嚴重點,迄今為止,珠寶企業幾乎所有產品的原始創意和技術起點均來自于境外,我們在不斷地引進、模仿、抄襲國外的同時,擴大著企業的規模和經濟實力,但同時卻忽視了珠寶原創設計的創作,忽視了用自己的眼睛觀察市場需求,用自己的頭腦進行產品創新。

  盡管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的珠寶企業經過在產品質量、營銷渠道、售后服務、價格等一輪輪的優勝劣汰之后,幸存的企業在質量、成本、技術含量等方面已趨于同質化,逐步失去了作為競爭手段的意義,市場呼喚好的設計和好的設計師的出現。“沉淪或涅槃”被擺上臺面。

  目前,甘愿沉淪的珠寶企業很多。中國很多品牌是抄襲起家,在設計上連抄帶改,以節省創新的成本,求得最大最快回收的利潤。長期下來,這些品牌很難形成自己的文化和特性,也就決定了其不可能成為世界性大品牌。對于設計的抄襲現象,很多設計師并不以為恥,因為中國缺乏創新的土壤和意識形態,大多中國的企業也會維護抄襲行為,這就嚴重地抑制了原創設計的發展,設計師如果沒有進行開放式的發散思維訓練,則很難成為國際性的設計師。因為中國的企業在根源上不鼓勵創新,不主張個性。這一點,我深有感受。

  沒有清醒的認識和堅持,很可能就沉淪為抄襲設計的美工,而“美工”、“修圖人員”這種工作職能不應該稱之為“設計師”。我認為,中國目前最缺少拔尖的、開創性的設計師和先鋒理念,這種先鋒理念展示給人們一種非凡的視覺體驗,而這些理念看起來可能并不以為然,因為走在時代前列的事物往往是不能被大眾所理解的,甚至還會聽到人們反對的呼聲。但這些珠寶所傳達的理念被其他設計師吸收和轉換后,最終很可能會轉化為大眾所能接受并喜愛的設計,發展傳遞開來就是一個珠寶設計的趨勢,成為時代的潮流。因此,用科學的思維方法結合實踐中認識的能力,在這個認識論的基礎上,研究中國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形態,提出當前和未來的需求定位和概念。那么,創造需求、創造消費、創造市場和培養創造性人才就不再是一句空話。

  是沉淪還是涅槃?涅槃就要堅持原創設計,涅槃就不要受中國元素約束

  俗話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國總是提倡用中國元素來進行設計和創作,比如古代紋樣、福祿壽喜、棋琴書畫、梅蘭竹菊等。也許是最近這一百多年來中國在西化的進程中,過多地毀壞了中國的文化地標和遺產,造成了今天很多傳統文化的失落。所以,開始驚慌的中國人很想彰顯和發揚出老祖宗的榮耀來。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的設計在沒有經過成功的引導下,到處充斥著“中國元素”的生搬硬套。因此,設計師要有開闊視野,不要老想著老祖宗那點東西。的確,設計師如果一直不知道周遭的世界發生了什么,埋頭苦干無異于閉門造車,當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物力后,可能會發現早就有人做出來,并比自己還做得好。那就傻眼了。

  可見眼界開闊多重要。只有了解了,才能堅持做原創設計,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快速成長?,F實是很多設計師往往只了解最有名的那么幾個品牌和有影響力的設計師,而這種了解也許是建立在媒體宣傳和廣告效應的基礎上,并不一定是美的傳播。況且,在網絡和各種傳媒上收看的珠寶趨勢等設計資料,也許會經過編輯的過濾,并非是完整的。長期性對這種二手資料進行無腦接收,設計師可能對信息的真實度、創造性產生誤解,得到的知識大打折扣,自然就在起點上落后了。從國際的范疇看來,從珠寶的風潮看來,中國元素只是設計元素中的一種,不可能永不過時。今年流行的中國風也許不到兩三年就會過去。當然,中國元素不是不能用,迪奧(Dior)的設計師也很喜歡用民族元素,他做的日本藝妓風、埃及風、波西米亞風等等,都艷驚四座。但他們也并沒有直接把民族元素和符號拿來運用,而是轉換為迪奧品牌的語言后再敘述的,是消化后的再創作。

  堅持原創設計,設計師的確要了解中國元素,但不能被其局限,走進去后要能走出來。設計師的靈感應該是來源于生活和自然。中國元素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我們不能反復拿出舊的東西,還需要新的創作,新的角度,才能打動人心,讓世界接受。

  當前國家提出自主創新,而在創新行業中設計師是一個主力軍,最近有人提出,要把我們國家由世界加工廠改變成世界的設計實驗室,這是一個轉變,這也說明原創設計的重要。

  路漫漫其修遠,中國珠寶原創設計之“沉淪或涅槃”,是珠寶業界應局而變的大事,是必須要正視的現實。在我看來,現在全球化的進程使得信息能得到有效的快速傳播,設計師的生存環境遠比十年前要好很多??梢詾g覽國外各大信息綜合網、設計師網、設計論壇等,最快地了解世界最新發布的報道,同時,如今的香港深圳各大城市,不斷地匯集各地區、各國家的人群,吸引著各國頂尖品牌的入駐,有著不同文化的交集和碰撞,在文化、經濟、時尚等方面都具備一定的發展潛力和空間。頂尖設計師的生存土壤,嚴格來說也許在中國還不具備,但可以說正在逐步形成……而在十幾年前,國際化進程還很弱的時候,以前的設計師往往只能選擇出國的方式,去接觸到各種各樣不同的文化和思潮,去接受更開放的創作訓練。相比之下,現在的珠寶設計師的選擇更加寬泛,只要能選擇正確的道路,正確的學習方法,有效的堅持和執行,就會更快地推動“珠寶設計在中國”時代的來臨。

无码无羞耻肉动漫在线观看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