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會計的基本前提

  稅務會計財務會計為基礎,財務會計中的基本前提有些也適用于稅務會計,如會計分期、貨幣計量等。但由于稅務會計有自己的特點,因此稅務會計的基本前提也應有其特殊性,下面是具體信息,請瀏覽。

  1、納稅主體。
  
  納稅主體與財務會計的會計主體有密切聯系,但不一定等同。會計主體是財務會計為之服務的特定單位或組織,會計處理的數據和提供的財務信息,被嚴格限制在一個特定的、獨立的或相對獨立的經營單位之內,典型的會計主體是企業。納稅主體必須是能夠獨立承擔納稅義務的納稅人。在某些垂直領導的行業,如鐵路、銀行,由鐵道部、各總行集中納稅,其基層單位是會計主體,但不是納稅主體。又如,對稿酬征納個人所得稅時,其納稅人(即稿酬收入者)并非會計主體,而作為扣繳義務人的出版社或雜志社則成為這一納稅事項的會計主體。納稅主體作為代扣(或代收、付)代繳義務人時,納稅人與負稅人是分開的。作為稅務會計的一項基本前提,應側重從會計主體的角度來理解和應用納稅主體。
  
  2、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的前提意味著該企業個體將繼續存在足夠長的時間以實現其現在的承諾,如預期所得稅在將來要繼續繳納。這是所得稅稅款遞延、虧損前溯或后轉以及暫時性差異能夠存在并且能夠使用納稅影響會計法進行所得稅跨期攤配的基礎所在。以折舊為例,它意味著在缺乏相反證據的時候,人們總是假定該企業將在足夠長的時間內為轉回暫時性的納稅利益而經營并獲得收益。
  
  3、貨幣時間價值。
  
  隨著時間的推移,投入周轉使用的資金價值將會發生增值,這種增值的能力或數額,就是貨幣的時間價值。這一基本前提已經成為稅收立法、稅收征管的基點,因此,各個稅種都明確規定了納稅義務的確認原則、納稅期限、繳庫期等。它深刻地揭示了納稅人進行稅務籌劃的目標之一——納稅最遲,也說明了所得稅會計中采用納稅影響會計法進行納稅調整的必要性。
  
  4、納稅會計期間。
  
  納稅會計期間亦稱納稅年度,是指納稅人按照稅法規定選定的納稅年度,我國的納稅會計期間是指自公歷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納稅會計期間不等同于納稅期限,如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的納稅期限是日或月。如果納稅人在一個納稅年度的中間開業,或者由于改組、合并、破產關閉等原因,使該納稅年度的實際經營期限不足12個月的,應當以其實際經營期限為一個納稅年度。納稅人清算時,應當以清算期間作為一個納稅年度。各國納稅年度規定的具體起止時間有所不同,一般有日歷年度、非日歷年度、財政年度和營業年度。納稅人可在稅法規定的范圍內選擇、確定,但必須符合稅法規定的采用和改變納稅年度的辦法,并且遵循稅法中所作出的關于對不同企業組織形式、企業類型的各種限制性規定。
  
  5、年度會計核算。
  
  年度會計核算是稅務會計中最基本的前提,即稅制是建立在年度會計核算的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某一特定業務的基礎上。課稅只針對某一特定納稅期間里發生的全部事項的凈結果,而不考慮當期事項在后續年度中的可能結果如何,后續事項將在其發生的年度內考慮。比如在“所得稅跨期攤配”中應用遞延法時,由于強調原始遞延稅款差異對稅額的影響而不強調轉回差異對稅額的影響,因此,它與未來稅率沒有關聯性。當暫時性差異以后轉回時,按暫時性差異產生時遞延的同一數額調整所得稅費用,從而使稅務會計數據具有更多的可稽核性,以揭示稅款分配的影響額。

无码无羞耻肉动漫在线观看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