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石

  菊花石是湖南省瀏陽市的獨特手工藝品,用生成于2.7-2.75億年前的菊花石雕琢而成。以下是關于菊花石的基本特性,主要成份等方面的詳細介紹:
  
  菊花石在國賓館、中南海紫光閣、中國工藝美術館、湖南省工藝美術館等都有收藏和展陳。也是偉人毛澤東、革命烈士譚嗣同等喜愛之物,他們都用過的菊花石硯臺現陳列在韶山滴水洞和譚嗣同紀念館。199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贈送澳門特區政府成立的禮品——大型菊花石雕《龍球》更是深受中央領導和澳門同胞的喜愛。
  
  基本特性
  
  菊花石廣泛的分布在中國南方湖南、廣西、江蘇、貴州等地的二疊系棲霞期地層里。
  
  最有名的是湖南瀏陽當地出產的菊花石,菊花石的成因在2012年仍有爭議,目前有接觸交代說和古生物化石說。
  
  菊花石的質地堅硬,外表呈青灰色,里面有天然形成的白色菊花形結晶體,看上去很像自然界的菊花。其中的“菊花”部分,“花蕊”是晶粒狀礦物的集合體。“花瓣”是一個個菱面體晶體形態緊挨或斷續連接所產生,礦物成分依據品種不同而有所區別,其中湖南瀏陽出產的菊花石主要是方解石和玉髓(石英),有的含菱鍶礦及天青石,另外還有如北京西山紅柱石菊花石,存在于紅柱石巖中,巖石基底為黑色、密集分布著灰白色的放射狀紅柱石集合體,成菊花狀,每個花瓣則是一個紅柱石晶體。其主要礦物成分則為紅柱石。經化驗菊花石沒有放射性元素,硒、鍶、鐵、鈣的含量較高。”(引用亞洲寶石協會(GIG)地方玉石研究報告)
  
  主要成分
  
  菊花石有許多礦物成分組成:
  
  外觀表現
  
  質地堅硬,呈青灰色,內有自然形成的白色菊花形結晶體,非常自然美觀,千姿百態,各不相同,極像自然界中的菊花。菊花石由花蕊和花瓣兩部分組成,花蕊是晶粒狀礦物集合體,花瓣為長短不等柱狀礦物集合體,以花蕊為中心向三度空間做放射狀排列,形態萬千,慰為奇觀。
  
  理化分析
  
  經化驗證明:菊花石不含放射性元素,因此菊花石對人體無害。有益元素如Fe、Zn及Ca、Se含量較高——是玩石賞石愛好者的理想藏品。
  
  傳承歷史
  
  菊花石廣泛分布于我國南方湖南、廣西、江蘇、貴州等地的二疊系棲霞期地層。其中以湖南瀏陽菊花石最為有名。此石像菊花一樣,花芯有單芯、雙芯、三芯和無芯,有類似竹葉菊、繡球龍葵菊、蒲葉菊和金錢菊花型等。雕琢藝人利用菊花石這些特點,精工雕琢,理出花瓣,添枝加葉,浮雕成叢叢菊花。2012年來,突破平面造型,發展到立體多層花卉,并使人物進入這一獨特的工藝品,如雕琢成“黃巢詠菊”、“天女散花”等人物神話故事作品。瀏陽菊花石雕技藝精湛,構思巧妙,曾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獎牌。據科學家考證,早在兩億多年前,湖南瀏陽的東鄉一帶是淺海,幾經滄桑,自然界慢慢形成了由白色方解石組成的菊花瓣狀的石菊花。由于日月的磨礪,石菊花便顯得形態各異,絢麗多姿。菊花石是地質中的一種天然“花卉”。菊花石是由天青石或方解石礦物組成花瓣,花瓣中心由近似圓形的燧石構成花蕊,活似怒放盛開的菊花,故名“菊花石”。我國最早發現的菊花石產地是瀏陽大溪河底巖石層中。據《瀏陽縣志》記載,約在清乾隆年間,瀏陽永和鎮的歐錫藩偶然發現了菊花石,并取石雕硯,一時傳為奇物。菊花石質地細膩,花態逼真,白色晶瑩的菊花,陪襯黑色基質巖石的底色,黑白分明,古色古香,充分展現了自然造化的神奇。再若以精工雕琢成工藝品,更是錦上添花,精美絕倫。天然菊花石,又名"石菊花",產于湖南瀏陽大溪河底巖石層中。其"花"蘊育于二億多年前,因地質運動而自然形成于巖石中。亦可稱"取日月之精華,吸天地之靈氣"。其花型酷似異彩紛層的秋菊,花呈乳白色,且紋理清晰、界線分明、神態逼真、玉潔晶瑩、蔚為奇觀。此未經雕琢之永和菊花石坯,再經千百年來世代遺傳的石雕藝人巧奪天工、隨形遐想、著意于心。一幅幅栩栩如生、形態各異的藝術珍品,或束之高閣,或散佚民間……菊花石據傳發掘于清、乾隆年間。相傳當地鄉民取石壘壩,驚詫發現石中含有"菊花",鄉中石匠,如琢如磨雕刻,遂使奇石成為貢品,被歷代朝廷、官員、富商作為收藏、饋贈的佳品。據《瀏陽縣志》史載。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我國工藝大師戴清升之絕創:"映雪"花瓶、"梅、蘭、竹、菊"屏風參展,令世人瞠目,拍案驚奇"石頭能開花"。一舉榮獲"稀世珍品金獎",至今保存在聯合國博物館。1959年,新中國成立不久,瀏陽人民將一尊巨型立體雕件"石菊森山"呈獻北京人民大會堂,供各族人民觀賞。1997-1999年,舉國歡騰,喜慶香港、澳門回歸,瀏陽人民特意創意了二件具有紀念意義的菊花石雕,分別獻給了香港、澳門特區政府。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古往今來,形質兼美的菊花素與名人有緣。唐·元稹《菊花》詠:"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晉·陶淵明《飲酒二十首》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流芳千古,被后人奉為圭臬。陶令始成愛菊的象征,他以菊的清雅、高潔自喻,不為五斗米折腰。南宋陸游"收菊作枕"。清·蒲松齡亦是愛菊之君,他自稱:"我昔愛菊成菊癖,佳種不憚求千里"。人稱民國時期張恨水之作品,常得菊花之靈氣,有詩詠:"飄逸尚留高士志,幽閑不作媚人裝"。唐·黃巢更是托菊言志:"《題菊花》"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揚州"三菊",皆為畫菊癡迷,吳硯耕畫菊300多種,數年"沉溺"盛栽名菊之瘦西湖,暮鼓晨鐘,與菊為鄰,為友、為師。及至毛澤東將其中南海豐澤園居室書房命名"菊香書屋"毛澤東之《桑子·重陽》一詞中"戰地黃花分外香",更是成為詠菊的名句。當代書、畫家啟功詩詠:"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文淵閣菊石雕藝,愿將此中華菊雕文化繼承下來,愿將此菊花抗寒傲霜,挺拔不群,把個深秋點綴得"不似春光,勝似春光"的精品,貢于您的庭院、館所、大堂、居室、大廳、案前……文淵閣人步明于謙《石灰呤》原韻取其意,作《石菊詠》:鬼斧神工出自然,千雕萬刻視待閑,粉身碎骨皆不怕,留得高潔在人間。
  
  山緣石而奇,水緣石而清,人緣石而雅,石緣菊而珍。
  
  美好傳說
  
  傳說在遠古的時候,天上的神滬溪和仙子宣恩愛戀人間,在瀏陽河灑落菊花,落在河面的菊花沉積河底,久而久之變成了今天的菊花石。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傾心相愛的戀人石堅和菊花相知相愛,不離不棄,至死都不愿分開,最后他們雙雙化成了今天的菊花石。
  
  這只是一些美麗的傳說而已,據考古發現,大約在二億年前,菊花石的故鄉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后來由于地球變遷,湖南的瀏陽進入了海退期,在地表低洼的地方積存的海水不斷蒸發,當海水中的硫酸鍶鹽的濃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時便形成了晶體,并逐漸依附在燧石核心周圍,同時隨水中的泥質沉積下來,散布在泥灰巖層中,經過兩億年的演變,最終形成了今天的菊花石。
  
  工藝作品
  
  菊花石雕——龍球
  
  為了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成立,湖南省人民政府向澳門特別行政區贈送禮品大型菊花石雕《龍球》,這是省工藝美術研究所高級工藝美術師袁耀初等五位專業技術人員花一年的工夫精心雕刻而成的。石雕的整體由內球、外球和座架三部分組成。龍球采用極其稀罕珍貴、湖南特有的菊花石做為原料??偢叨?9.12厘米,寓意澳門澳門99年12月回歸祖國,內球為“二龍戲珠”,用深浮雕手法飾以兩條龍紋。外球為“五龍騰飛”用鏤空工藝雕刻出五條形態各異的騰空飛躍之龍,象征祖國蒸蒸日上,繁榮昌盛。座架為“二龍捧球”,用高級紅木飾以兩條巨龍,寓意中華民族胸懷全球,放眼世界。作品整體形成九龍合一,再加上九朵晶瑩剔透的天然菊花石參差其中,象征九九歸一。澳門回歸,喜迎新世紀的到來。湖南有“芙蓉國”的美稱,《龍球》的底托為三層盛開的芙蓉花,基座四周為波浪圖形,寓意三湘四水的湖南人民對澳門同胞的深情厚意。作品以中華民族的圖騰——龍為基調,凸現民族精神,整體上圓下方,符合中華民族天圓地方的理念?!洱埱颉非蛑刑浊?。旋轉自如,充滿動感。無論從工藝、造型還是整體效果,都是菊花石雕刻史上的里程碑。
  
  國內研究菊花石成因的專家為中國地質大學顏佳新教授
  
  真偽辯別
  
  基本方法
  
  一、由于出自天然裸露環境下的完整菊花石已經絕跡,一些人便利用人們崇尚自然的心理,用化學或物理方法將真正的菊花石加以改變,或改變花色或改變花形,不一而足。當然菊花石也和菊花一樣有多種顏色,但一般來說,用化學方法改變過的易碎易損。
  
  二、使用一些化學或物理的方法將材質疏松的石材加固,但一般只加固了表面,這樣就用低劣的材料冒充了上等材料。
  
  三、利用人們仰慕菊花石而又不懂菊花石的心理,用其它的石花哄騙顧客。一般來說,其它的石花形狀不像菊花,花瓣倒是更像樹葉,人工痕跡較強,從背面也看不出花瓣的延伸部分。甚至有的石花全部都是人工雕琢而成的。
  
  四、有的石材或者菊花本身有缺陷,就用漆或其它的顏料加以涂抹,掩蓋其缺陷。一般使用的是黑色顏料或黑色漆、灰色顏料或灰色漆,然后再加清漆。顧客可以根據其色澤是否自然天真加以判別。
  
  五將真正的菊花石嫁接在其它石材上或者嫁接在同質石材上。這種情況,仔細觀察一下就可辨別。雖然形成菊花石的基材可能有多種,但兩種或多種基材相鄰線肯定不會整齊劃一,也不會中間另有膠質。
  
  六、菊花石的花心是菊花石的靈魂。菊花石上的菊花如沒有花心或者花心是另外加上去的,其藝術性和價值都會大打折扣,因而,無心或另加上去心的菊花石就只能算二等品了。無心,一眼即可看出,雖然有的無心菊花仍然非常漂亮,但還是算有缺陷。另外加上去的心,其材質一般是會和花瓣大不一樣的,顏色也會有顯著的差異,其形狀也不太自然,仔細看也可辨別出來。
  
  整體識別
  
  總之,真正的菊花石中心一般應有一個和花瓣基本同色的晶石,花瓣從中心晶石向四面八方呈放射狀分布,所以,如石材不厚,從背面也應該可以看出花瓣的延伸部分,從理論上說,如石材為圓體,則從任意方面打磨,都應該可以顯現出一朵完整的菊花。上等的菊花石基材必須緊密、堅硬,菊花必須完整無缺、清晰動人,整個菊花石應該色澤自然,以盡量少的人工介入為好。
  
  ——《如何辨別菊花石的真假》來源菊藝齋石友文章
  
  產地種類
  
  瀏陽菊花石
  
  英文名稱liuyang chrysanthemum stone 產于湖南瀏陽河一帶的碳酸鹽質沉積巖中的菊花石。層位為下二疊統棲霞組。于沉積成巖作用后期碳酸鈣(方解石)置換天青石形成形似菊花的放射狀集合體。這些集合體的中心是堅硬的燧石?;ò陝t保留了天青石晶體的斜方長柱狀外形。按花徑的大小和花朵的形態可分為繡球花、瑚蝴花、銅錢花;蟹爪花、雞爪花等品種。其中以前三者具有較高的工藝利用價值。在工藝上,這種菊花石多用于雕制菊花狀的花卉擺件、茶具、筆筒等。為增加菊花與底色的顏色對比,在制作工藝品的過程中,常在灰白色的基底表面涂上黑色顏料和清漆。1915年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用其雕制的工藝品曾獲金質獎牌。
  
  瀏陽菊花石據傳發掘于清乾年間。相傳當地鄉民取石壘壩,驚詫發現石中含有“菊花”,鄉中石匠,如琢如磨雕刻,遂使奇石成為貢品,被歷代朝廷、官員、富商作為收藏、饋贈的佳品。據《瀏陽縣志》史載。1915年,巴拿馬萬國展覽會,我國工藝大師戴清升之絕創:“映雪”花瓶、“梅、蘭、菊、竹”屏風參展,令世人瞠目,拍案驚奇“石頭能開花”。一舉榮獲“稀世珍品金獎”,至今保存在聯合國博物館。1959年,新中國成立不久,瀏陽市政府湖南永和菊花石工藝美術有限公司代表瀏陽人民將一卷巨型立體雕件“石菊森山”呈獻北民人民大會堂,供各族人民觀賞。1997-1999年,舉國歡騰,喜慶香港、澳門回歸,瀏陽市政府委托湖南永和菊花石工藝美術有限公司代表瀏陽人民特意創意了二件具有紀念意義的菊花石雕,分別獻給了香港、澳門特區政府。
  
  彩色菊花石
  
  2.7億年前的淺海因地質劇烈運動,部分海底淤泥、海洋生物深入地殼深處,經數億年高溫和高壓凝聚演變成生物化石,形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天然彩色菊花石礦。上世紀末,這一寶貴資源在湖南瀏陽河畔被發現和開發應用,它石材顏色豐富,石質堅韌細膩,且含有對人體有益的鍶、硒等微量元素,更突出了菊花石的珍奇,取名為玉疊妃。
  
  我國原地礦部將菊花石列入寶玉石類,而彩色菊花石,更是寶玉石中的瑰寶!它“珍”在舉世罕見稀有,全球唯湖南瀏陽磊獅山獨有。它“奇”在異彩紛呈:常見的菊花石原料顏色單一,石材呈灰黑色,花為白色。彩色菊花石多呈白色、乳白色、粉紅色、淺黃色,異彩紛呈。它“貴”在形態自然逼真:彩色菊花石花形碩大(最大花直徑達87厘米),花蕊突出、花瓣層出分明,變化萬千,酷似迎霜怒放的秋菊!
  
  湖南瀏陽磊獅山彩色菊花石料的開發研究利用,為菊花石雕提供了珍貴的原材料,大大提高了菊花石行業的藝術價值及收藏價值,促進了民族傳統文化產業的新發展!
  
  京西菊花石
  
  引用亞洲寶石協會(GIG)地方玉石研究報告:京西菊花石,產于北京西山紅山口菊花石溝及周口店等地。該石基底為黑色炭質板巖,花瓣由束狀、放射狀灰白色紅柱石礦物組成;花形較小,質地灰黑,松疏,花瓣為緊密放射狀;呈灰白色、褐色或淺紅色;玻璃光澤,硬度6.5~7.5,風化后稍低,比重3.16~3.20。
  
  京西菊花石是紅柱石菊花石,存在于紅柱石巖中。紅柱石(Al2SiO5)是變質巖,產于石炭——二迭系炭質頁巖與侵入巖體的接觸帶上,在地質學中屬接觸變質成因而非沉積成因,主要為富鋁巖石(如頁巖、高嶺土等)分解再結晶而成,單晶體呈柱狀,橫切面近于正方形,集合體呈放射狀。西山地區所產的紅柱石質地很好,且紅柱石的柱狀集合體還常呈放射狀形如菊花的花紋,奇特別致。
  
  徐州菊花石
  
  徐州菊花石,產于江蘇省徐州市銅山。該石屬螺旋菊花石,質地細致,紋理清晰,石色紫紅或青灰,石中菊花狀圖案呈圓形,花紋亦有左旋和右旋之分,有的菊花花瓣的管匙從石的邊緣反卷上來,宛如浪花。
  
  陜西菊花石
  
  陜西菊花石,產于陜西省漢中市寧強縣巴山區毛壩河、關口壩、照壁山一帶。是1977年發現的陜西新石種,分布于二疊紀棲霞組地層中。該菊花石屬天青石型,在深灰或黑灰色的基巖中呈滲透放射狀蘊含著天青石或方解石結晶,花形輪廓完整。菊花的花蕊明顯,以微晶或玉髓石英為主,含少量天青石,粒度較細;花瓣以天青石為主,多由50瓣左右組成,晶粒粗大,寬2.5~4mm,長度>10cm;花形多為圓球形和蝴蝶形,花朵直徑大,粗獷豪放;花色呈淺灰或淺灰帶褐色,有古樸感,與基質對比度不強,總體形態則比較耐觀。
  
  菊花石主產地:湖南省瀏陽市永和鎮。另:在日本也有一類特殊類型的菊花石。

无码无羞耻肉动漫在线观看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