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寶協副會長、國檢中心主任柯捷在“2009中寶協年會”上表示,技術標準是對重復性的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統一規定,是從事生產、服務及商品流通的一種共同遵守的技術依據。當今技術標準的意義已遠遠超出了過去僅在企業內部組織生產和規范技術的含義,成為提高產品質量,優化產業結構,發展地方經濟的重要抓手;成為市場準入的技術門檻,政府進行定量化管理的重要工具;成為技術創新,特別是原始創新的重要體現,是市場競爭中必爭的制高點。
從根本上說,技術標準已經成為提升一個企業、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我國珠寶業在國際貿易爭端中多次涉及到技術壁壘等問題。就在不久前,美國以鎘、鉛等有害元素含量超標為由,由議員向國會提起議案,全面抵制中國的流行飾品。我國流行飾品年產值近350億人民幣,其中70%以上用于出口,由于我國尚沒有該類產品完善的標準體系,其中的風險不言而喻。
2008年,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下,全球經濟迅速下滑,珠寶產業受到巨大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珠寶市場仍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吸引了國際珠寶業的目光,國際珠寶企業紛紛把進入中國、占領中國珠寶市場作為企業發展的戰略目標。他們利用我國珠寶標準體系不完善,一方面利用標準形成貿易壁壘,限制中國的珠寶首飾出口,另一方面又想盡辦法進入中國珠寶市場。在國內珠寶市場和消費者中引起了混亂。在未來的國際貿易中,標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對于發展中的中國珠寶業來講,標準化工作將更加重要。“中國標準”已經成為中國珠寶企業未來競爭成敗的關鍵因素。
近年來,我國珠寶玉石行業取得巨大的發展和進步,我國珠寶玉石及相關產品的質量水平也有了明顯提高,這主要得益于珠寶玉石鑒定基礎標準的建立。我國珠寶首飾行業標準化工作起步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1993年出臺了三項行業標準,這是我國珠寶玉石行業制定的最早、最科學詳盡的標準。
1996年我國頒布了《鉆石分級》、《珠寶玉石名稱》、《珠寶玉石鑒定》三項國家標準。在珠寶玉石進口貿易中,這三項基礎性國家標準起到了抵御假冒偽劣珠寶玉石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作用,保護了中國新生的珠寶玉石企業,保護了重新起步的中國珠寶玉石行業;在國內貿易中,三項標準起到了保護消費者利益,規范珠寶玉石市場,普及珠寶玉石知識、培養消費者、培育珠寶玉石市場,促進中國珠寶玉石行業發展的作用。
在充分認識到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性后,為了更系統有效的推進行業標準化建設,經過近一年的籌備,全國珠寶玉石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于2008年3月19日正式成立,業內包括加工、經銷、科研、檢測等各方面的專家代表作為委員會的委員。國土資源部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做為秘書處承擔單位承擔委員會的日常工作,。經初步統計,截止到2009年底,我國珠寶玉石產品及相關產品標準,已經發布的主要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有130余項,其中:國家標準83項。在已發布的國家標準中,強制性標準12項,推薦性標準71項。
“十五”期間,標準化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對于推動技術進步、調整產業結構、規范市場秩序、提高產業和產品競爭力、促進國際貿易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應該看到,我國珠寶玉石產品的整體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差距,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我國對珠寶玉石技術規范的研究的系統性差,另一個主要的原因是我國珠寶玉石工業化生產起步較晚,從而影響了珠寶玉石產業技術的改進與創新,核心競爭力的增強以及珠寶玉石產業整體水平的提高。因此,需要建立統一協調的標準化工作組織,促進珠寶玉石業標準制修訂、宣貫和實施,加快與國際技術規范接軌的進程,實現我國珠寶玉石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全國珠寶玉石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成立之初,就對未來幾年珠寶行業的發展進行了標準體系的規劃,針對行業的發展趨勢,制定了工作計劃。標準化工作面對的主體是整個珠寶行業,不是僅僅局限于少數人、少數企業,只有提高企業負責人和管理人員的標準化意識,充分發揮企業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充分合理的利用企業的資源和技術,使珠寶企業成為制修訂標準和執行標準的主體,在我國珠寶玉石行業內逐步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標準化工作的新體系,推動我國珠寶行業標準化工作的進程。隨著標準化工作的不斷宣傳與推行,越來越多的企業也將目光放到了標準工作上面。
“一流企業做標準”已經成為許多企業管理者的經營理念之一。為了更好的推行標準化工作,吸收更多的專家進入標準工作隊伍,全國珠寶珠寶玉石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根據行業需要,擬擴大委員會的機構組成,成立五個分技術委員會,分別由在珠寶行業內五個具有代表性的單位作為其秘書處承擔單位,負責業內寶石加工工藝、玉石雕刻工藝、人工寶石、珠寶玉石首飾鑲嵌工藝、珠寶首飾企業管理五個方面相關標準制的修訂工作,發揮行業內骨干企業的積極性,鼓勵企業將自主創新技術與標準相結合,提高標準中自主知識產權的含量。通過標準化活動推動產業的健康、有序、快速發展,提升企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