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法國珠寶巨匠卡地亞受印度帕蒂亞拉(Patiala)的土邦主Maharaja Sir Bhupindar Singh之托,為他設計一系列奢靡到極致的全身成套珠寶。這個故事向來被奉為印度風珠寶歷史的最輝煌事件。1998年,這條“Patiala”項鏈重現倫敦,但破損程度令人揪心:僅剩五條鑲鉆白金鏈,七顆巨鉆不翼而飛??ǖ貋喿匀徊粫暡焕?,他們在短時間內小部分地重現了它的光輝——以立方晶鋯填補原裝鉆石留下的嵌托,以色澤近似的人造紅寶石代替原裝的緬甸石。
1947年印度獨立后,印度這個靈感之源暫時“枯竭”過一段時間,歐洲的設計師們在戰后的蕭條中不得不尋求新的繆斯。珠寶設計以簡潔和純樸為主,工業化、簡約摩登的風格確立。
近年來,也許是因為印度電影的興盛,美艷絕倫的印度美人頻頻在好萊塢亮相,珠寶鑒賞家又把目光重新投注在了印度這個神秘國度,甚至試圖去碰觸它長達5000年歷史的珠寶傳統工藝。
這方面,卡地亞又是首當其沖。其“神秘印度(Inde Mystérieuse)”珠寶系列于去年9月在倫敦發布?,F場無處不飄垂著印度沙麗,簡直把蘭開斯特宮(Lancaster House)打造成了拉其普特宮殿。舞臺上,人們恍然看見戴著帕蒂亞拉項鏈的土邦主那美艷的凝視。而82款“神秘印度”新珠寶亦是對印度風重返時尚界的致敬之作。“這系列的珠寶價值1億美元”,卡地亞的傳承總監Pierre Rainero說,“大部分獨一無二的珠寶都在數天內售出。”接著,卡地亞將追加制作其中的48款設計,單件價格約在4萬美元到55萬美元之間。
在今天的奢侈品市場,尤其是高級珠寶的價格正在無限度飆高。“現在人們熱衷于擁有最罕見的東西,并把這些東西打上設計的印記,還不希望它變成主流。”珠寶設計趨勢預測機構Trends Jewellery Forecasting的創意總監Paola De Luca說。當迪奧、寶格麗等珠寶商,甚至擁有配飾系列的服裝品牌都在尋找印度風格靈感的時候,倫敦一家珠寶精品店Kabiri的經營者Nathalie Kabiri總結道:“老練的顧客非常青睞印度風格珠寶,因為這些珠寶看起來神秘、悠遠,并且帶著傳承異域文化藝術的使命感,令人肅然起敬。”
相關資訊有:珠寶設計思維的拓展探討 珠寶設計中探尋對意境美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