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設計中探尋對意境美的表現

 

  1.意境的含義

  “意境”作為中華民族一種獨特的審美范疇,其形成過程中受到了佛教禪宗理念及古代道家思想的影響,是一個復雜的審美概念。對意境概念的理解需先從“意象”這個審美范疇入手。中國傳統美學認為藝術的本體是“意象”,“意象”的本質是情與景的統一,因而可以將其理解為承載著情感的藝術形象。而意境則是由若干個具有內在聯系的意象組合而成的一個渾然一體的、有機的藝術境界[2]。譬如馬致遠的《天凈沙》:“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在這首詩中“枯藤”、“老樹”、“昏鴉”等藝術形象都是構成意境的意象,它們都帶有一種破敗、萎縮的情感狀態(內在聯系),使得這些意象共同營造出了一種羈旅漂泊、凄清、傷感的人生意境。從這首詩中可以發現構成意境的三個主要因素:


 ?、?意象本體。詩中“枯藤”、“老樹”、“昏鴉”等藝術形象就是營造意境的意象;


 ?、?意象間是有內在聯系的,這種聯系是深層次的“意”的聯系。比如詩中“枯藤”、“老樹”、“昏鴉”都帶有的破敗、萎縮的情感狀態就是意象間的內在聯系。這種內在、深層次意的聯系正是引發觀者聯想、體悟的來源。


 ?、?“境生于象外”,這些具有內在聯系的意象組合在一起,引發了觀者的聯想、體悟,由此而構成的“象外之象”的意境是超越了原先具體的有限的意象本體,而進入了無限的時間和空間,上升到作者對人、自然、宇宙的領悟和思考的精神空間。



  2.意境的藝術建構

  綜上所訴,意境的藝術建構由實、虛兩境構成,實境指若干承載著情感的藝術形象(意象),虛境是由實境引發出來的聯想和感受空間即“韻外之致”、“味外之旨”。虛境從實境中來,并在實境的基礎上加以升華,它決定著整個意境的審美效果,是展現意境美的關鍵。比如中國的園林藝術,其最大的審美特點就在于它對意境美中虛境的把握。我們看其一山、一水、一亭、一木,其審美價值主要不在于這些景物本身,而在于它們可以引導觀者從小空間進入到中國人的自然觀、宇宙觀的大空間。從而提升觀者對于人、自然、宇宙的深層次領悟。


  3.珠寶設計中對意境美的表現

  如上所述,意境的藝術建構由實、虛兩境構成。實境是基礎,虛境是在實境的基礎上升華出來的精神上的聯想和體悟。實境是由若干具有內在聯系的意象構成的有機整體,虛境的建構則是建立在對實境的聯想體悟上。因而在意境的形成過程中,需要把握兩個重點:


  其一,對意象的建構(實境的主體因素) 意象是構成實境的基本載體,意象以景寫情的特質要求其必須是具備情感特質的藝術形象。


  其二,被選取的意象間的內在聯系(致虛境的關鍵) 作者選取的若干意象之間的內在聯系是什么?這種聯系有多強?聯系的表現空間有多大?決定著觀者產生聯想和體悟的強度、深度,從而最終影響著作品意境的審美效果和藝術品位。


  在珠寶設計中,對意象的建構,以及找到意象間的內在聯系(強化這種聯系的表現力),以喚起觀者的聯想和體悟,是營造意境美的重要途徑。


  3.1 意象的建構

  不同于詩歌、音樂這些抽象藝術表現形式,它們運用音符、語言來表達意境美,珠寶首飾則是通過對設計元素的組合運用來營造意境美。如圖1,在這一款名為《月滿枝》(曾參加2007年第四屆國際大溪地珍珠首飾設計比賽)的胸針設計中,設計師運用了“竹林”、“云朵”、“月亮”這三個設計元素加以組合,由此營造出了一幅具有中國式意境的月夜景象。在這里“竹林”、“云朵”、“月亮”這三個設計元素,就是作者建構出來的意象。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意象中要求具備的情感特質,也是我們把握意象間內在聯系的線索,在設計元素中是由兩方面構成的:一方面,來自設計元素自身概念上的象征意義(譬如月亮讓人聯想到中國傳統文化中對高潔的抽象感受);另一方面,來自承載設計元素的物質載體在材質、形態、結構方面的表現出的情感內涵(譬如該款設計中表現月亮采用了珍珠這種有機寶石,給人生命感;色彩上黑珍珠特有的暈彩給人深邃、神秘的感受)。所以,把握設計元素的情感屬性, 找到設計元素之間內在聯系時,我們不僅要考慮設計元素自身概念上的象征意義,還要考慮設計元素的物質載體在材質、形態、結構上的表現力。作為造型藝術語言的獨特表現形式,對后者的把握至關重要。


  3.2 “境生于象外”

  在珠寶設計中,可以通過運用對比與調和的手法來組織運用具有內在邏輯聯系的設計元素,通過元素自身的象征意義上的對比與調和,以及物質載體在材質、形態、造型上表現語言的對比與調和,來建構元素之間內在意的聯系。


  3.2.1運用對比的手法來建構設計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系運用對比的手法來建構設計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系,是通過不同元素情感內涵上的巨大反差來達到建構元素之間內在聯系的目的,它一方面表現在設計元素自身的象征意義上的反差;另一方面表現在承載設計元素的物質載體在材質、造型、結構的情感內涵上的反差。通過兩方面的對比,來營造整個設計的情感氛圍,以觸發觀者的聯想和體悟。


  名為《僅剩的空間》(源自:500手鐲[M].紐約:斯德林出版有限公司云雀圖書分公司,2005:150)的手鐲設計中,纖細的花朵依偎在冰冷的水泥墻壁的一角,設計者通過并置這兩個具有極大反差的元素,來喚起觀者對于生存空間的思考,營造出意境美。具體分析一下作者是如何通過反差來表現意境美的,首先,作者選取了“花”(給人纖細、柔弱的生命感)和“水泥墻”(冷漠、粗糙的人造物)這樣一對反差極大的概念作為意象。其次,為了強化這種情感內涵上的對比,設計者分別從設計元素選取的材質、形態、結構入手,在視覺表現上再次加強這種對比。首先,在材質肌理的表現上,“花”光滑、細膩的表面散發具有力量感的金屬光澤,“水泥墻”粗糙、無光澤的表面給人笨拙、厚重的感受;其次,在色彩上,“花”運用了明亮的金屬色同灰暗的水泥墻形成強烈對比;再次,在形態上,“花”運用了纖細的線條構成的有機形,給人活潑、自然的生命感受,“水泥墻”則是運用四方形(無機形)給人嚴肅、理性的感受;最后,在結構上,“花”被安排在視覺中心的左下角,與大面積的墻壁對比更顯出纖細、柔弱之感。此款設計即是通過這種強對比,來建構意象之間的內在聯系,達到喚起觀者心理體驗的目的。


  3.2.2運用調和的手法來建構設計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系運用調和的手法來建構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系,是指選取的設計元素之間的情感聯系不是矛盾對立的,而是和諧共存的。它們構成一個有機的邏輯鏈條共同指向我們最終要營造出的意境美。


  中這款名為《霞光瀲滟》(源自:黃尹青.珠寶新貴[M].臺灣:藝術圖書公司,1995:90)的胸針設計,“朝陽”、“云朵”、“遠山”共同營造出了一幅曙色既動, 霞光瀲滟的美景,從而引發人們對自然的由衷贊美。設計者首先選取了“朝陽”、“云朵”、“遠山”這三個具有內在聯系的設計元素作為意象,然后從設計元素所運用的材質、形態、結構切入,通過視覺表現手法增強這種聯系。材質上,“朝陽”、“云朵”、“遠山”分別選用了黃寶石、鉆石、K金這類光澤感極強的材質,來表現太陽升起熠熠生輝的景象;色彩上三個意象都運用了黃色的暖色調給人光明、溫暖的感受;形態上,“遠山”和“云朵”都運用了有機形,給人自然、生動的感受;結構上, “遠山”通過運用基本形重復的由大到小的漸變,表現了一種空間上的縱深感,給人“遠”的感受,而“朝陽”作為主體放在視覺中心處,強調了主題。在這款設計中“朝陽”、“云朵”、“遠山”這三個設計元素環環相扣,運用調和相生的手法,建構出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從引發觀者的聯想和體悟,營造意境美。


  4.總結

  綜上所述,在珠寶設計中,所選取的設計元素即意象, 它的情感內涵包括了元素自身概念上的象征意義及物質載體在材質、形態、造型上的表現力。而建構設計元素之間內在意的聯系的關鍵在于:


 ?。?)建構設計元素的情感內涵(建構內在意的聯系的主體)。其一,選取有象征意義的設計元素;其二,運用造型手段增強物質載體在材質、形態、結構上的表現力,通過這兩方面來共同建構設計元素的情感內涵。


 ?。?)運用對比與調和的手法,來建立元素之間的邏輯關系(建構內在意的聯系的技術手段)。以上兩點即是本文對珠寶設計中表現意境美途徑的梳理。通常我們認為一件好的藝術設計作品,既要具有現代特征,又要暗含民族的文化內涵,意境這個中國古典美學獨創的審美范疇,正是因其鮮明的民族特征,造就了我國傳統的書法、繪畫、建筑等藝術表現形式獨特的民族面貌。在呼喚中國傳統文化回歸的今天,研究意境這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審美概念在珠寶設計中的運用,為中國當代珠寶設計民族化的道路提供了一種可能性。



  相關資訊有:黃金首飾和加工工藝知識  鉑金和黃金的區別

无码无羞耻肉动漫在线观看e